首页 资讯 查看内容

12金收官!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上海学子获佳绩

2023-04-11 11:25:20

来源: 上海市教委政务微信“上海教育”

4月9日,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在重庆大学落下帷幕。上海赛区最终获得12项金奖,其中主赛道10项、红旅赛道1项、职教赛道1项。上海市教委再次荣获优秀组织奖。值得一提的是,上海赛区在主赛道国际项目上取得突破,共获6项金奖。上海交通大学推荐的卡耐基梅隆大学项目首次入围冠军争夺赛(国际项目仅2项)并获季军,为大赛“更国际”的总体目标做出了突出贡献。

本次大赛上海交通大学获得6个金奖,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海大学、上海理工大学、上海开放大学各获得1个金奖,涌现一批掌握关键核心技术的优秀团队,让我们一起看看金奖项目的风采吧。


【资料图】

上海交通大学

黑智科技——先进显示技术用黑色聚酰亚胺光刻胶

光刻胶技术是当前我国核心关注领域之一,在集成电路、先进显示、PCB印刷电路板等领域应用广泛,国内大多依靠进口,亟待技术突破。无偏光片技术(Pol-less)具有节能降耗、延长续航能力,同时提高显示亮度、增加折叠屏弯曲曲率的优势,号称“突破折叠屏的最后一公里”技术,耐高温黑色聚酰亚胺光刻胶是其中的关键材料。黑智科技团队聚焦柔性显示尖端技术,成功开发出第一个本征型黑色聚酰亚胺光刻胶,不仅绕开了国外黑色颜料添加技术的限制,而且在感光性、绝缘性、机械性等方面实现性能超越,真正实现了聚酰亚胺光刻胶技术从模仿跟踪到创新引领的跨越,助力我国柔性显示的技术创新,实现关键技术的国产化。

慧眼逐明——眼眶病AI人脸识别筛查系统领航者

眼眶病是能致盲、致残、致死的眼科疑难杂症,具有潜在患病因素的人群众多。早诊早治是提升眼眶病治疗效果的关键,但目前眼科AI诊疗市场尚缺乏有效的眼眶病筛查工具。团队依托上海九院眼科和交大工科的数据资源、平台优势,聚焦“AI医疗+眼健康”的广阔市场,提出“一张照片筛查眼眶病”的解决方案。团队自主研发了以眼眶病AI人脸识别算法为核心的数字医学解决方案,核心AI算法可实现早、准、快、廉四大优势。团队希望通过不懈的努力,促进眼眶病的早筛、早诊、早治,让图像数据跨越医疗资源的鸿沟,守护光明向未来!

筑升科技——Phalanx道路塌陷隐患无损检测技术

负责人彭冬为上海交通大学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博士生,项目致力于城市道路安全保障,目前在全国100+个区县提供常态化道路塌陷隐患探测服务,累计发现道路空洞1500+处。道路地下空洞形成的原因多样,车辆行驶振动、地质因素、管道施工等都会带来影响,导致周边地基土松动、流失,逐渐形成空洞。筑升科技在行业内首创了浅+深探测方案,使用三维地质雷达对浅部区域进行智能检测,对于极难检测的地下深部区域,使用高密度面波实现对地下3-10m深部塌陷隐患的检测,集成了从数据采集到分析处理、可视化出图的硬件设备与分析软件。

徕泽丰——超高精度难熔金属3D打印批量化生产领军者

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工程博士徐金涛创办相关科技公司,在导师李铸国教授带领下,专注于超高精度难熔金属零件的3D打印技术工程化研究,致力于为相关重点领域提供难熔金属精密核心零部件,产品关键技术指标全球领先,授权17件国家级专利成果,完成多项国内“首件”的国产化项目。

元立方——打造新一代虚拟交互平台

元立方致力于研发基于用户发布平台UGC和AI发布平台AIGC的元宇宙三维创作底层引擎技术。目前联合图形引擎相关公司与芯片相关公司,通过虚拟映射,打造全球首个基于动态神经芯片的元立方引擎。元立方引擎基于高精度实时重建、全自动实时形变以及端侧实时交互三大核心技术,聚焦下一代消费级USD三维格式,创新性整合业内有事资源,采取共建共创的方式,联合交大电院与设计学院共同打最小UGC平台,孵化交大元宇宙——灵境时空。

樱为侬——车厘子新型栽培模式一体化服务

车厘子,果农心中的致富果。然而,老旧品种加粗放管理,难产难销。樱为侬团队针对不同地区产业病痛,上门“体检”,破只种不管、药石乱投之局。通过制定个性化果园栽培管理方法,达到早结果,结好果,好采收。项目已获技术成果论文专利百余项。获媒体广泛关注与专家认可。团队自主选育引进种质400余份,指导果园10000余亩。科技引领国民果业,樱为侬持续助力乡村振兴。

复旦大学

柔性电池革命——高性能纤维电池产业化及智能织物开发

“柔电科技”团队致力于开发新型柔性电池和其规模化制备方法,依托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聚合物分子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平台、先进材料实验室,在彭慧胜老师指导下,通过“理论基础研究-学科重点问题突破-产业化研发生产”三位一体的产学研结合方式,实现了全球首个纤维电池连续化、自动化生产线,是目前全球唯一可以规模化制备纤维电池的团队,为今后纤维电池广泛应用于可穿戴电子设备、健康医疗等领域奠定了坚实基础。

同济大学

交通运输与电子产品功能界面材料

普力通化学成立于2018年,旨在为汽车、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航空航天等先进交通制造业提供关键功能界面材料;为5G、消费电子、半导体等先进电子制造业提供重要零部件的关键功能界面材料以及技术方案。公司主要的两款典型产品:金属-弹性体粘接界面材料,可将模量相差6个数量级的两种材料完美粘合并赋予其优良性能;电子产品功能界面材料,打破了国外对于关键功能界面材料的技术垄断。公司创建了集高分子材料合成、配方技术、应用建模与测试分析三位一体的技术平台,成为了国内唯一掌握相关材料全套技术的企业。

华东理工大学

柔化科技——高精度柔性传感器引领者

柔化科技团队针对现有柔性传感技术测量精度低、信号串扰严重、抗弯曲折叠能力弱等行业痛点,开创性提出传感电路多级微结构方案,并以自主设计、开发的功能型电子墨水为原料,实现逐层叠印生产温度、压力、湿度三模态高精度柔性传感器。其在可穿戴电子、智慧医疗、人机交互等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团队已申请专利11篇、软件著作权6篇,形成完整的知识产权保护;并已开发多家种子客户。未来该团队将继续致力于高精度柔性传感器技术的升级与产品转化,助力开启智慧城市、智能生活的美好时代。

上海大学

呼吸之检

“呼吸之检”项目团队基于先进的传感器技术,精准针对市场痛点,攻克多项技术难题——研发了首款无创呼吸式血糖检测仪。该检测方式具有“无创伤、无痛苦、便捷即时”等优点,为广大患者带来了福音。同时,团队积极拓展在其他慢性病检测方面产品,项目具备十分优越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该项目现已落地环上大科技园,创始人陈杨博士饮水思源,联合上海大学钱伟长学院建立摇橹科创实践基地,设立“伟长科技之星奖学金”助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帮助更多青年学子在科技创新领域充分施展才华,勇敢追求梦想。

上海理工大学

吉尼斯世界纪录保持者“小丘”——全球首款可产业化的乒乓球机器人

项目团队致力于研发智能乒乓球机器人,小丘问世后迅速以连续人机对打6241次的成绩创下了吉尼斯世界纪录,真正做到了业内顶尖。小丘优秀的性能和完善的使用体验使得乒乓球机器人首次从实验室走向了市场,成为全球首款可产业化的乒乓球机器人,成为“Robocom“世界机器人开发者大赛”的官方指定平台。目前团队累计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1项,实用新型专利4项,外观设计专利1项,软件著作权4项,著有机器人国际顶级会议论文4篇,核心技术相关SCI论文10余篇,牵头完成了国内外第一个《乒乓球机器人》标准。

上海开放大学

巡智文化——基于数字文创的中华文化焕新破壁者

巡智文化一方面重点围绕深化“科技+文创”融合发展,搭建一流高校创新艺术与设计IP的交易平台,一方面致力于研究元宇宙虚拟与现实的关系,以虚实融合的方式,结合山东、全国乃至全球的高校数字艺术品,基于区块链技术打造NFT产品,探索数字孪生技术的应用和实践,助推产业加速落地和生态建设。通过此项目联动国内外高校创新创意群体,激发青年创作热情,优化成果转化路径。围绕数字孪生的“元宇宙”空间和上下游产业,打造具有影响力的数字文创作品交易平台,依托国潮、电竞等主题内容,讲好中国故事,激发文创产业新活力。

上海市教委始终高度重视创新创业教育,不断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鼓励引导学校立足办学定位、面向社会需求培养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和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加强关键急需领域的学科专业布局,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第八届大赛上海市参赛项目数达7.4万,参赛人次达29.1万,再创历史新高。上海赛区主赛道设金奖50项、红旅赛道设金奖15项、产业赛道设金奖5项、职教赛道设金奖51项,结合大赛大力推进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创,取得了良好的育人效果。

关键词:

最新新闻
回顶部